文明破曉 緋紅之月第1003章 破曉(四)_頁2

    信教人口數量的巨大改變,也導致了德國傳統基督教力量的變化。保守派們更加保守,開始搞起了原教旨主義。而德國思想界本就對基督教原教旨主義夠夠的,這直接導致了原教旨的基督教勢力快速式微,淪為了翼基督教長槍黨之流的極右貨色。

    與時俱進的基督教勢力則趁機引進道教的思路,開始宗教改革。他們嘗試把上帝解釋為類似於「大道」的無意識體,基督耶穌則被描述為一個「激進的類共產主義改革者」。

    道教不向教眾收稅。德國改良版的基督教既然嘗試將基督耶穌定性為「激進的類共產主義改革者」。社會主義者怎麼可能收什一稅呢?

    那是邪惡的教廷才會搞的事情!

    變格派認為,真正的基督教就不該收稅。凡是收錢的,就該定性為「商業團體」。

    不管過去20年德國宗教怎麼折騰,宗教在德國的影響力以驚人的速度在消散。德國基督教徒比例從1945年的90%以上,變成了1965年的31%。

    德國道教教徒在二戰前最興盛的1937年,擁有不到100人的有中國道統的正牌。到了1965年,德國在宗教信仰中的填寫自己的宗教信仰為道教的人口達到了57%。至於這些人信的到底是全真還是正一,又或者是其他流派,德國國內也沒人在意。

    剩下大約12%的人口,表示自己信佛教或者別的教派。有7%的德國人口公開表示自己是唯物主義者,沒有宗教信仰。

    英國記者在文章中認為,「德國已經在過去20年中變成了一個真正的世俗化國家,宗教已經徹底失去了決定性的影響力。讓德國成為了一個在社會結構上越來越像中國的國家。

    的確,德國變得更安全了,也變得更富裕了。然而德國卻貌似失去了自己的傳統。

    用傳統換取現在的一切這值得麼?」

    在看到讀後這段之前,德國青年們看的津津有味。看完最後一段,德國青年們的臉色垮了下來。但三人一時都沒找出反駁的話,心中有氣卻說不出,三人更加不開心。

    直到一位青年冷笑道:「英國現在窮成這樣,還是好好關心自己今天吃什麼吧。」

    其他兩位青年聽到如此中肯的嘲諷,想到英國一直沒有起色的經濟,忍不住笑出聲來。

    放鬆的三天一過,前去參加內閣會議的部門負責人帶回來了大量任務。德國內閣認為中國政府雖然有可能要調整對於效率與公平的傾斜度,但是還存在一種可能,那就是中國可以在保持公平的情況下依舊能夠擁有極高的發展效率。

    過去二十年中,西德與日本的發展雖然令人驚嘆,但兩國經濟增長速度依舊沒能超過中國。西德與日本的經濟發展之所以看上去比中國的發展更令人印象深刻,很大原因在於中國人口規模已經超過了10億,日本現在的人口剛超過8干萬,西德超過了6干萬。與中國並非同一個數量級。

    任何財富分配給10億人,都會顯得微不足道。就如中國1964年鋼鐵總產量達到了驚人的10億噸,但是從鋼鐵蓄積量計算,中國也只是剛達到了美國北方合眾國各州的人均鋼鐵蓄積量。然而從1924年到1964年的40年中,中國生產的鋼鐵總量已經是過去500年中其他國家鋼鐵產量的總和。


    經濟的高速發展,生產效率的快速提高,傾向於公平的社會分配,以及超大規模的基礎建設以及固定資產建設。中國走的發展道路在歐美傳統經濟理論中,屬於降低財富流動性的模式。然而中國的經濟情況卻蒸蒸日上,中國家庭擁有自己房產的比例達到了驚人的97%。

    所以德國內閣要求分析部門進行更多有效分析,而不是輕易下結論。

    然而事情的發展依舊超出了德國方面的想像。

    1965年下半年,中國政府排出代表團與世界各國進行了大量協商,開始了新一輪的產業布局,大量勞動性密集的低端產業開始加速流出中國。

    根據歐美的經驗,這種產業流動本身必然會出現大規模失業的問題。為了解決就業,中國將採用中國元升值,從全球購買廉價工業品的模式。讓中國從一個工業生產國變成一個金融國家。

    然而到了1966年,歐美發現事情和他們想像的完全不同。中國在過去40年中在勞動密集型產業方面有著天然的巨大優勢,當最低端的勞動密集型產業外移後,中國勞動密集型產業並沒有消失,而是直接轉為資本技術和勞動力密集型產業。

    更直白的說,原本大規模生產紐扣的企業轉型為大規模自動化生產紐扣的企業。原本數量巨大的勞動者,要麼年齡到了後直接退休,要麼就接受成年職業培訓,進入大規模的手機生產企業或者電子組裝線,變成了另外的產業工人。

    從正常角度來看,紐扣生產者去組裝手機,需要相當規模的培訓。這種培訓投資巨大,從單純的資本角度看,得不償失。

    但中國採用傾向於公平的政策,看中的是個人發展。每一個成年人每年都要接受兩個月的再教育,接受再教育期間,能拿到基本工資。

    德國搞的也是這樣的制度,對這個政策的執行情況非常清楚。德國引以為傲的高素質勞動力就是靠這麼投入成本培養出來的。

    在德國分布部門看來,這種變化的問題不在於中國工人,而在於中國的產業竟然在現階段出現了全面突破。

    從1940年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後,中國通過在產業領域上的突破,掌握了戰場上的主動權。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中國始終走在世界新技術前沿。歐洲不僅在戰爭領域失敗,在科技與產業領域同樣輸給了中國。

    時間進入1968年,全世界大量資金開始轉向購買中國國債。李潤石看完了中國與歐洲商業研究機構發表的《對名詞正本清源系列討論》的論文後,感覺自己還是受到了一定的衝擊。

    在這次討論中,國債被定性為「尋租領域」。尋租,在中國文化裡面並不是好事。

    尋租(外文名:rent  seeking,又稱為競租)是指在沒有從事生產的情況下,為壟斷社會資源或維持壟斷地位,從而得到壟斷利潤(亦即經濟租)所從事的一種非生產性尋利活動。

    國債本身並不產生利潤,國家通過發行債券,籌集資金,投入到產業或者其他國營領域中獲取利潤,給與購買國債的投資方以穩定的無風險利潤。

    何銳早就強調,任何經營都存在風險。如果出現了無風險獲利,必然存在風險轉移。所以無風險利潤必然導致積累的問題將在不斷轉移風險的過程中爆發出來。一旦爆發,就會引發一場極為深刻的危機。

    在何銳時代,這個風險名義上被何銳政府承擔了,實際上被國有經濟承擔了。何銳去世後,這個風險被何銳留下的產業發展規劃給承擔了。因為李潤石支持了何銳的產業發展規劃,名義上是被李潤石政府承擔,這個風險實際上依舊是由中國政府承擔。

    李潤石一直試圖改變這種局面,卻始終做不到。中國政府無疑是當下人類社會中最強大最有承受力的組織,如果中國政府都不願意承擔這個風險,其他資本方更不願意以當下很低的投資回報率來承擔風險。

    搞



第1003章 破曉(四)  
相關:  燃燒的世界  洪流之歌  未曾設想的道路  文明破曉  赤色黎明  1852鐵血中華  革清  革宋    不滅武尊  奸雄天下  九龍至尊  超級海盜船  翡冷翠的時代  
同類熱門 更多
錦衣春秋錦衣春秋
三國之袁家我做主三國之袁家我做主
奮鬥在紅樓奮鬥在紅樓
貞觀大閒人貞觀大閒人
新書小說
更多
藏國
崛起之第三帝國
吞海淮上小說全文免費閱讀
全職法師之全職召喚師
鑒綠茶專家男主(快穿)
超神學院之機甲旋風
不請長纓
唐末狂人錄
[高幹]小禽獸
民國第一軍閥
抗戰從團長開始
搜"文明破曉 緋紅之月"
360搜"文明破曉 緋紅之月"
語言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