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魏文魁第八章、志不可奪

    對於收留孔融遺孤一事,關靖是決然反對的,一力勸阻是勛:「養其孤,比吊其人、葬其屍,更易怒魏王也。主公不敢往許都相吊,而乃養其孤,是避豺狼而自投虎穴也,不亦危乎?」

    可是周不疑卻堅決主張收留兩個孩子:「先生以經學治身,以仁名布天下,今人有難不救,已不義矣,而先避之,尚有可說。人托其孤於先生,豈忍卻之舍外?即不為程嬰、杵臼,亦不當為屠岸賈耳。」

    是勛說我怎麼就屠岸賈啦?又不是我要搜殺孔融遺孤。周不疑說啦:「孔文舉將孤兒託付先生,是以先生能全之也,今若舍之,恐為魏王所害,與手殺之何異?今二子不投門下,猶可避也,既來投,而使與其親並戮,罵名必旋踵而至先生三思。」

    是勛忍不住低聲嘀咕:「我雖不殺伯仁,伯仁由我而死……」好吧,這年月還沒有周顗,這句話沒人能夠聽懂。想了一想,不禁問道:「若遣人護其返歸曲阜,可乎?」

    你孔氏在曲阜還有一大家子呢,憑什麼讓我來幫忙養你的孤兒孤女啊!

    周不疑連連搖頭:「郗鴻豫深誣孔文舉,孔氏恐當避嫌,必不肯育其兒女若可育,孔文舉豈不知之,而乃托之先生?」要是能把孩子平安地送回老家去,孔融早就那麼干啦,為什麼偏偏要把孩子們送到你這兒來呢?不正說明了族人都不可靠嗎?對於孔氏同族的德行,你說是你比較了解呢,還是孔融比較了解啊?

    是勛心中暗嘆。其實這都是我當年說錯了話。所釀成的惡果啊……還記得他曾經奉曹操之命去遊說孔融。想把孔融誆出許都,趕得遠遠的,結果孔融料知來意,一見面就捂耳朵我不聽我不聽我不聽。是勛沒有辦法,只好以聳聽危言來開篇,先說:「聞孔公新得公子,故來相賀。」接著又說:「既允贈於勛,自當先觀。」

    孔融當場就驚了。說:「誰言相贈於卿?」

    是勛即道:「孔公待勛恩厚,勛不能為公孫杵臼,只能為程嬰也。孔公放心,勛必將公子養大成人。」那意思,你若不肯滾蛋,則必為曹操所殺,你就算不顧惜自己的性命,難道不為初生的嬰兒考慮嗎?還是先避讓一段時間吧「比及公子年長,乃還之故郡,則即使公還被難。公子亦不難匿也。」

    所以孔融一旦臨難,才會首先想到是勛。趕緊的就把兒子女兒給送過來了吧……

    關靖繼續反對,是勛也繼續猶豫,周不疑乃揚聲道:「身可死耳,志不可奪;人奪其志,雖生猶死。不疑知先生志在匡正,興盛國家,而若失其德,雖有智數,其誰聽之?匹夫而欲安天下者,焉有是理?!」

    有些人雖然死了,他仍然活著;有些人雖然活著,他已經死了。你哪怕再有什麼宏圖大志,這一品行敗壞,聲名毀盪,那還有人肯聽你的話嗎?就算再足智多謀吧,也不過一匹夫而已匹夫豈能安天下?!

    一語點醒是勛,他不禁猛地一拍大腿:「元直所言是也,吾意決矣!」什麼改朝換代,輔佐篡僭,還能找到種種理由來為自己開脫,後世論史,也未必會把自己刻畫成奸臣而且奸臣怎麼了?大奸似忠,大忠還可能似奸呢。然而倘若連兩個小孩子都不能拯救,那就不是大白臉奸臣啦,連小白臉小丑都混不上,那還能算是人嗎?我一心安定中華,要是缺了最後那麼一點兒人味兒,中華又會被我帶向何方?!

    這倆孩子,我救定了!頂多曹操派人過來搜殺,我總要護他們到最後一刻;而且估摸著曹操也不會因為這種事兒就取我的性命,大不了從此投閒置散,坐看風雲變幻。反正我為這個國家也做得夠多了,死即有憾,亦可無愧也,總比背著一世罵名,而且自己都過不了自己心裡那關要強。


    周不疑滿面喜色,關靖雖然不懌,但見是勛主意已定,也便不好再勸。只是他隨即就說了:「欲密其事,恐反罹禍,不如明告魏王,請赦二子,由主公監養。」

    是勛自己在心裡悲壯了一把,過後仔細想想,也覺得事情還不至於太過糟糕。史書上說了,孔融一雙兒女一開始「以其幼弱得全,寄他舍」,終究曹操還不是董卓,沒有滅人滿門的習慣,多少還在意自己的名聲殺害幼童,是在任何時代都會為人所不齒的呀。只是後來倆孩子對話,一個說:「安有巢毀而卵不破乎!」一個說:「今日之禍,豈得久活,何賴知肉味乎?」有那無恥之徒去稟告了曹操,曹操一聽,啥,你們都已經做好去死的準備了呀?那我不如做個順水人情,就送你們去地下跟爹娘見面吧這才驟起殺心。

    如今這倆小孩兒在自己家裡,未必還能說得出這種話來,就算真說出來了,遠隔千里,也不那麼容易就傳至曹操耳中。自己再跟曹操多哀告幾句,請曹操也體諒一下自己的苦衷,料想曹操不會必施辣手,非要弄死兩個尚未成年的小孩子不可吧。

    嗯,曹操你也有子女啊,而且還一大堆,必有與此二子年齡相仿者也。我是做爹的,你也是做爹的,我就抱持著慈父之心來寫這封信,請你也以慈父之心憐惜無辜稚兒,就放他們一馬吧。

    只要能夠留下兩個孩子的性命來,將來是不是由我來養,能不能富貴長大,那都好說,我對孔融,對天下人,最關鍵對自己的良心,都算有個交代。

    於是便安排李傑與孔氏……如今該稱子氏二子住下,隨即步入書齋,展開紙來,提筆給曹操寫信。然而連寫幾稿。卻全都給揉了他平常慣寫公文。文辭簡要而缺乏激情;要麼注經。文字零碎,不成長篇;這真要聲情並茂地寫一大篇感動曹操的文章出來,還真不是件容易的事情啊。

    終究這回沒有什麼《前出師表》可以抄了,諸葛孔明又不在身邊……

    於是起身,在室內徘徊良久,突然腦海中靈光一現,乾脆,我來寫詩吧。眼前浮現出那倆孩子的幼弱無助之狀。悲苦茫然之態,心有所感,不禁文思泉湧,幾乎是一揮而就:

    「清晨啟門戶,二子交迭痦,見人並涕泣,囁嚅不成語。鄧林有鴟鴞,性劣與人牾,一朝穿羿弋,旋落毛如雨。其巢既已覆。幼弱悲失怙,啾啾草間鳴。聞聲五內煮。吾亦為人父,最憐稚兒苦,伏惟天有靈,至德在仁恕。湯網開三面,八州朝殷序,死者應悔悟,生者得錫嘏。」

    開篇說我一大早起來開門,就見倆小孩子抱在一起,蜷縮在門邊睡眠,聽到有人來了,就一起哭泣起來,哆哆嗦嗦的,又悲又恐之下,連話也說不清楚。接著筆鋒一轉,說密林之中有一「鴟鴞」,也就是惡鳥,性情極遭,就喜歡跟人對著幹,結果一朝被箭射中,毛落如雨,墜落塵埃……

    這隻惡鳥,當然就是指孔融了。

    惡鳥本是罪有應得,可是它既然死了,鳥巢翻覆,剩下兩隻雛鳥遺落在草間,哀哀悲鳴,卻不禁使聞者傷心,見者落淚啊。

    兩隻雛鳥,自然是指孔氏二子這是取用了「覆巢之下,安有完卵」的典故,不過從今以後,此成語的版權就必然落在是勛名下,而非孔氏子啦。並且他不寫無完卵,而寫「啾啾草間鳴」,倆小孩兒還活著呢,正不必追隨其親於地下。

    是勛說我也是為人之父的,最可憐那些小孩子的悲苦,希望上天有靈,能夠留下他們一條性命來其實這兒的天不是真指老天爺,而是指的曹操,是勛勸告曹操,最高尚的品德就在於愛人和恕道啊,懇請你饒過了這倆孩子吧。

    想當年商湯下令捕鳥



  
相關:  洗烽錄  殷墟  龍戰野  勒胡馬  三國外志    仙都  一品唐侯  帶着農場混異界  劫天運  九星霸體訣  
同類熱門 更多
抗日之浩然正氣抗日之浩然正氣
超品相師超品相師
唐磚唐磚
穿越1630之崛起南美穿越1630之崛起南美
新書小說
更多
巫師之旅
聖墟
不滅龍帝
放開那個女巫
完美世界
牧神記
萬古神帝
重生之最強人生
雪鷹領主
都市極品醫神
武道至尊
搜"漢魏文魁"
360搜"漢魏文魁"
語言選擇